然而许多实验都表明,把目标说出口,不利于目标的达成,将梦想停留在口头上,会阻碍我们实实在在的努力。
知名音乐人、作家Derek Sivers在TED上的演讲,正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:把你的目标藏在心里,比公之于众更容易获得成功。
他列举了从1926年至今的一系列心理学理论和实验,只为了论证一个问题——当我们谈论目标的时候,我们在谈论什么。
为什么我们经常和别人说的目标,反而不容易实现?
因为在潜意识层面中,人们非常容易混淆自己的言论和事实,一不小心,我们就会将“说过的”误认为是“做过的”,在脑中给这一项计划打上“已完成”的休止符。在谈论目标的过程中,我们的思想代替了实际行动,做了一系列和目标相关的遐想,然而现实中存在的困难,被我们无形中忽略了。
在健身族中有一句流行语,叫“在意念中做完仰卧起坐”,就是这样的意思。当我们在谈论目标的时候,我们谈的往往是假设,而不是具体的实施步骤,但它就像精神的巧克力一样,体积很小,没有营养,却带来了巨大的饱腹感,让我们误以为已经为目标付出许多。
别人的“认同”,可能会让你停滞不前
而一直被我们视作激励和监督的旁观者们,Derek Sivers说到,可能也并不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向目标切实迈进,其作用可能恰恰相反。我们在公开自己目标时,会在周围的社交环境中形成一种“社交认同”,人们的肯定、称赞和鼓励,很可能会进一步帮助你将这件事在潜意识中认定为“已完成”,而非“未完成”的状态。
回想过去,我们多少次说自己想要减肥,想要写作,想要健身,但却没能在现实中真正做出行动,仿佛话出口的一瞬间,努力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。这是因为,将目标说出口,能很大程度上预先支取目标本身带给我们的满足感。
通过说出目标,我们在周围人心中确立了自己的正面形象,也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下了一层催眠。虽然没有做任何实际努力,我们却能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感觉良好一点。
这也就难怪为什么,许多人都沉迷于制定计划,因为看着那些精细缜密的计划表,一种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,哪怕计划还未实施,哪怕这满足并无切实根基。
频繁地说出目标,会削弱我们的执行力
然而,提前说出目标所带来的满足感,和闭口不言埋头苦干所带来的真实成果相比,是短期收益。它只能让我们在当下时刻有些飘飘然,却不能阻止我们在时间长了,看到自己依旧一无所获的状态后感到失落。
每个人都知道,要获得成功需要付出艰苦扎实的努力,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,说出目标,会削弱我们在前进过程中的意志力和执行力。
-
说出目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们的执行力,让我们高估自己的工作进度,也就是上文提到过的,“产生了饱腹感”,导致提前放弃和无法坚持;
-
将目标藏在心里,却能一定程度上增强我们在困难面前的意志力,让我们能更脚踏实地付出更多,来获得事实上的回报而非口头。
从精神分析的角度,这是一则非常经典的“力比多外泄”现象。作为我们行为背后的心理驱力,每个人心中的力比多时时刻刻都寻求着外泄的途径,无法外泄的力比多会引起人的焦虑不安。
而唯一的外泄途径就是我们的行动。可以说,力比多就像一条流淌在我们心里的河,当水位升高时,它能跨过山崖冲垮堤坝,推动我们不断向前,做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创造和成果。
原文作者 | 陈诺,知乎心理学达人、专栏作者,给予你最犀利的分析和最温柔的抚慰。